MENU

我校13项科研成果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日前,根据《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通过专家评审、复审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2018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我校13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

2018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吉林省科学技术奖13项,获奖10项,其中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王天枢团队研制的“宽带可调谐多波长光纤激光器”项目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2μm波段宽带可调谐光纤激光器样机、多波长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底晓强团队研制的“数据容灾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发明了安全压缩容灾和图像加密容灾方法,开发了支持虚拟机等多种数据类型的云容灾系统,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和持续服务保驾护航,获得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林景全团队研制的“飞秒激光等离子体丝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飞秒光丝无线传能、非平材料表面功能性微纳结构加工、白光激光以及诱导高压放电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刘智颖团队研制的“仿生光谱识别偏振探测复眼成像系统”项目,在复眼成像机理与系统设计、三维光场偏振表征与追迹方法、偏振测量与偏振像差补偿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石广丰团队研制的“衍射光栅机械刻划工艺与技术研究”项目,提出了长寿命金刚石刻刀及试验装置、新型刀架及对刀装置、主/副双刀刻划方法及刀座、激光原位辅助刻划方法等,促进了我国大光栅刻划技术的提高,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王菲团队研制的“激光器光束空间性能参数测量技术”项目,独创了利用光学系统中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差分配光焦度的色差校正方法,发明了一种基于f-theta镜的激光束光轴指向稳定性测量方法,获得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刘全生团队研制的“白光LED用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合成、性能及机理研究”项目,解决了荧光粉粒度和亮度的矛盾问题,实现了粒度、亮度和光谱性能可控的制备技术,发现了新型的红色荧光粉,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张昊团队研制的“体外快速诊断POCT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利用光电与生物学科交叉优势,突破前沿poct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了小型化荧光、胶体金、免疫发光等系检测仪和检测卡系列产品,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韩成团队研制的“基于结构光的三维重建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对基于结构光的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的彩色结构光编解码方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李野团队研制的“基于时空域光学自适应滤波的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研究”项目,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适用于工业无损探伤、野外应急医疗的便携式X无损探伤装置,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此外,我校于洪文老师参与完成的“新型水污染净化石墨烯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刘景和老师参与完成的“近红外大尺寸激光晶体材料的技术研发”项目、王春才老师参与完成的“中小金融机构灾备服务云系统及应用示范”项目,我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供稿:科学技术处  撰稿:李岩  审核:蔡红星  编辑:李梦童)